相傳,古時候村里有一個做豆腐的張老漢,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忙活,過著辛苦而貧寒的生活。張老漢門前有一口大水缸,每天傍晚,他總要從山下的紫溪里挑來幾擔清水,貯滿水缸,用來磨黃豆、煮豆腐。可是這一天,張老漢半夜起來磨黃豆,卻發(fā)現(xiàn)挑滿的一缸水只剩下半缸,水缸又沒漏水,水跑到哪里去呢?張老漢很納悶,只好摸著黑路再往山下挑水。哪里知道,第二天夜里又是如此,連續(xù)幾天也都是如此。張老漢想,這事真怪,得查它個水落石出。于是他在忙了一天之后,沒上床睡覺,而是拿了一條扁擔,躲在虛掩的門內(nèi),查看外面的動靜。半夜時分,門外傳來一陣輕快的馬蹄聲,不知從哪里跑來一匹高大的白馬,頭一低,就在張老漢門前的水缸里咕嚕咕嚕地喝起水來,張老漢一看火了,原來我辛辛苦苦挑來的水都叫這畜生喝了!他閃身出門,揮起扁擔,冷不防一下打在白馬的屁股上。那馬一驚,躥出老遠。張老漢窮追不舍,一腳踩著那白馬垂在地上的韁繩,白馬用力一掙,那一節(jié)被踩住的韁繩就斷掉了。張老漢還想往前追,卻見那白馬一躍,后蹄揚起,朝著“丁柿石”奮力一踢,“轟”的一聲,竟將這座偌大的巖石踢裂開來。張老漢見了,嚇得出了一身冷汗,眨眼間,白馬已經(jīng)不見了蹤影,原來這是一匹神馬!張老漢一低頭,看到剛才被他踩斷的一小段韁繩,卻變成一錠白花花的銀子,看來這是神馬給他留下的補償。張老漢掂了掂銀子,沉甸甸的,心想,我可享不了這么大的福分,這好處還是歸村上大家共享吧。于是捐出銀子,在“丁柿石”旁修了一座土地廟,白胡子的土地老爺手里捧著一錠銀子,廟聯(lián)寫著“白發(fā)知公老,黃金賜福人”,讓大家來求福求財。據(jù)說,因為土地爺?shù)撵`驗,這一村人都生活得幸福富足。
這座“丁柿石”,自從被神馬踢裂之后,不知什么時候,在裂縫中長出一株榕樹來,榕樹根竟穿透巖石,長成這么一棵矗立在巨巖上的參天大樹,樹冠向四周舒展,濃蔭遮蓋數(shù)百平方米,成為村中一處奇特的景觀。后來就有泉州書法家林中和先生題寫“茂榕磐石”4個大字鐫刻在巖石上。在這里,既可以享受樹蔭下的涼爽,又可以遠眺近山遠嶺的風光,更可以就近向土地老爺求福,因此村上就為它命名為“福德園”。
(來源:晉江勝跡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