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史散論】梁克家纂修《三山志》
時間:2024-05-06 09:16 瀏覽量:
      梁克家《1128—1187年》,字叔子,晉江人,自幼聰敏,篤志力學(xué),宋紹興三十年(1160),參加庚辰科廷試,高中進(jìn)士第一名。初受湖南平江簽判,從此走上仕途。在朝為官,所陳切中時政,曾建言“正心術(shù)”、“立紀(jì)綱”、“救風(fēng)俗”、“議威柄”、“定廟算”和“結(jié)人心”等六事,以匡時政。乾道五年(1169)拜端明殿學(xué)士、簽書樞密院事,后歷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屢有建樹,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。卒贈少師,謚文靖。
      梁克家輔政之余,筆耕不輟,一生著述頗豐,為文深厚明白,自成一家。他晚年起知福州時所撰的《三山志》,更是方志的圭臬。該書現(xiàn)今是福建省現(xiàn)存最古老的地方志,在我國現(xiàn)存的28種宋志中也稱得上珍本。
        梁克家之所以纂修《三山志》,是因為他在任福州知府期間(1179—1182年),深感當(dāng)時福州的一些地方志過于簡陋,即決定重新修纂一部福州志。他在自序中說:其間興廢增改都已面目全非,闕漏往往十之八九。人們追思往事,既不可記憶,又無文字,常以為恨事。至親自見聞,又往往以為不能忘懷,不必急于記述。歲月因倏忽又不能記憶,使后來文人,又以為恨。如此實是古今通病。有鑒于此,他乃約里居和任職于當(dāng)?shù)氐氖考?,共同搜集、編纂,斷簡殘篇、鄉(xiāng)牘文書、長老傳述、閭里記載等等,一一探究,“目的在使四方知是邦之盛,欲知古者有所考查”。他利用公余時間,考察古代福建無諸時代以來的遺跡,走訪當(dāng)?shù)伛罄?,搜集前人筆記與公堂卷牘,又公開招聘愿意參加修志工作的地方紳士,經(jīng)過三年努力,終于在淳熙九年(1182)纂修成一部新的福州志。福州自唐末別稱三山,故此志書定名為《三山志》,亦名《淳熙三山志》。

      《三山志》初成稿為40卷,后作過增補而為42卷,分為9門:地理、公廨、版籍、財賦、兵防、秩官、人物、寺觀、土俗,分別記載福州自晉代置郡至宋的900年間重大事件、著名人物、城池沿革、賦稅典章、寺院宗教、文化教育、社會習(xí)俗、土特物產(chǎn)、山川名勝、邊防海疆等方面的歷史面貌,成為“一個地方的百科全書”的藍(lán)本。

      《三山志》取材廣泛,述事具體,辭令溫雅,集眾家之長,屬于務(wù)實的志體?!端膸烊珪偰夸浱嵋贩Q“其志主于記錄掌故,而不在于夸耀鄉(xiāng)賢,侈陳名勝,固亦核實之道,自成志乘之一體”,反映了梁克家重視地方的地理環(huán)境和地方歷史、文化、宗教等方面的有機聯(lián)系。該書記載翔實,其中“所紀(jì)(五代)十國之事,多有史籍所遺者,亦足資考證”,具有重要的參考、核證的價值,后世的福建方志對其多所征引。


    (來源:晉江文史散論)

   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(dāng)前頁面